2019
年
01
月
15
日
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,“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、展示出来,要把优秀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、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、展示出来。”提炼中华文化精神标识,是讲好中国故事、传递好中国声音、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环节。只有提炼出来,才能更好地传递和展示。任何文化精神“标识”都需要借助具象方式来呈现。体现文化精神“标识”的方式多种多样,可以是图形、文字,也可以是人物,就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”而言,最具代表性的具象形式首属汉字。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”的提炼过程,既不能无所依凭,也不能囿于传统而忽略当下,不能只关注自身而忽略世界。但具体而言,它必须植根于中国土壤,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。挖掘中华文化的独特内涵,是充分展示其文化魅力的前提。它应当具备以下特征:呈现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、凸显中华文化的包容胸怀、独具中国特色的表达风格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盏明灯,“正”“仁”“和”等观念,包含着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,不仅融聚了中华民族历史、现实与未来的思想、情感和期望,而且与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相通相融,将其贯穿于中国故事中,能更好地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,也能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文化品格。“正”:中华文化意蕴的核心表达“正”含“是”(正确)之意。“从止,一以止”。“一”为何?“一”即“道”,为宇宙万物发展变化之规律。如何才能达“道”?谨守“是”之要求。它要求人们不仅要培养自强不息、顽强拼搏的精神,还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,掌握事物的客观基本规律。“正”含“中”之理。“正”取“中”和“不偏”、“中正”和“好”之意。所呈“中正”“不偏不倚”“正义”“公平”之象,是中国人做人做事的准则。它既是“德”的体现,也是“法”的要求;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,也是社会主义伦理公平、机会公平和分配公平的要求。与西方“平等”“正...